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共同维护学校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健康安全,根据陕西省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陕西省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九条措施》(陕教疫控组发〔2021〕3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精准管控,突出重点,强化保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有力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校园稳定安全。
二、组织机构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
组长:刘 力 孙振霖
副组长:于远望 蒲济生 苏晓波 巨旺民
杨晓航 杨景锋 缪 峰 李 宇
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各单位党政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校长办公室。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疫情防控教育引导
1.通过思政课堂、主题班会、党团活动、辅导员谈心谈话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治知识宣传,及时宣传学校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教育引导师生入校时接受监测,加强学生对疫情防控措施的理解和支持。
2.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多病共防,持续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各项制度、个人防护和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宣传教育,促进养成健康卫生生活习惯。结合秋冬季节特点,针对性开展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扫码(健康码、行程码)、测温、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继续推进疫苗接种,组织接种新冠疫苗第二针满180天的师生员工接种第三针。
(责任部门:党校办、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工会、人事处、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后勤保障处、各院系)
(二)持续做好门禁管理
严格校门通行管理,认真落实进出校门登记制,对所有入校人员要求“核验身份、扫码、测温、戴口罩”方可进校;严把校外人员进校关,严格执行校外人员访客系统预约进离校规定;严禁测温不合格人员进入校区,无关人员非特殊情况不得进入校区;加强对餐饮、施工、保洁和快递等人员的身份核查、登记与管理,禁止外卖送餐人员进入校园。
(责任部门:保卫处)
(三)严格请销假审批制度
要坚持非必要不出西安、咸阳两市,坚决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
1.要建立便捷的师生请销假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利用企业微信等平台, 实行“一人签字、实时办理”。
2.教职员工因出差、会议、培训等原因离咸,须严格履行请(销)假和相关审批报备手续,并严格遵守当地防疫防控要求,建立外出台账。
3.学生因实习、求职等原因离咸,须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落实日报告制度,确保人员在外不失联、不失控不失管,严禁夜不归宿。
4.对外省来陕人员和外出返陕人员, 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行程码和健康码。对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市、区、旗)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县、市、区)来陕返陕人员,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
5.认真细致开展师生排查,师生可通过扫码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同行密接人员自查,如有与新增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及健康码异常(黄码或红码)的师生,要第一时间主动报告登记个人信息(见附件)向所在部门报备,并配合执行疫情排查、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
(责任部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交流处、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各院系)
(四)加强各类聚集性活动管理
要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做好相关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按照“非必要不组织”的原则严控聚集性活动,倡导线上开会,减少人员聚集。校内人员参加的聚集性活动,严控参加人数规模,按照“谁举办、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实施。活动举办单位党政负责同志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举办单位要切实承担活动组织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确保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责任部门:各单位、各部(处室))
(五)做好人员健康监测
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体温监测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持续引导教育师生员工自觉做好体温监测和健康管理。要及时精准掌握师生、离退休人员、家属、校内租住户、服务外包等人员健康情况,严格外出报备管理。两所附属医院要加强临床学习和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
(责任部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工会、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后勤保障处、离退休工作处、两所附属医院、各院系)
(六)着力做好个人防护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和理念,增强防护意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不聚集、不扎堆,避免到人群密集尤其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保卫人员、清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在岗工作时必须佩戴口罩。
(责任部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各院系)
(七)做好物资储备、校园环境卫生和保供稳价工作
1.提前做好口罩、手套、消毒液等常用防疫物资储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学生宿舍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做好教室、图书馆等日常公共区域消毒和垃圾清理,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教室内卫生清洁。加强对快递点的管理,对所有快递包裹“先消毒、再投放”,定期对货架、分拣设备、电子秤等进行清洁和消毒。
2.加强校园食堂、超市供应,明确食品原料、商品物资采购渠道,落实进货报备、查验和索证索票要求。严格控制食堂餐饮和超市商品价格,明码标价,保质保量。严禁以节约粮食的名义减少食堂饭菜份量, 严禁一刀切简单拒绝外卖进校园。加强对校园食堂、超市等服务性单位的监管,切实维护师生权益。加强安全管理,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解决。
(责任部门:后勤保障处)
(八)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1.坚持日常与应急相结合。坚决落实《陕西中医药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三案七制”(第四版)》(陕中医规范〔2021〕24号),强化人员、物资、隔离场所和核酸检测能力储备。不断完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加强与属地卫健、疾控等部门的协作,组织应急演练。一旦发生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属地卫健、疾控等部门迅速研判、果断处置,争分夺秒控制密接者,坚决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
2.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校内巡逻制度,做好校园周边安全防范工作,坚决防止非正常渠道进入校园情况发生。
3.严格做好食品采购人员防护,加强技术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加强食材尤其是冷链食品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建立就餐、消毒等食品卫生管理台账,及时清理和收集餐余垃圾。
4.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要坚持通风、消杀等疫情防控措施,同时要做好易燃易爆危化用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情况的发生。
(责任部门:党校办、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科技处、教务处)
(九)适时开展核酸检测
1.定期或者不定期按5%的比例对师生进行核酸抽检,重点是3类人群:一是近14天内出现过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的师生员工,二是近28天内接触过入境人员的师生员工,三是近1个月内有外省旅游、探亲史的师生员工。
2.对学生辅导员、炊事员、门卫、宿管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坚持每周至少1次核酸检测。
(责任部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工会、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后勤保障处、离退休工作处、两所附属医院、各院系)
(十)做好巡视期间疫情防控
巡视工作期间,要制定完善专项疫情防控方案,定期做好巡视组成员的核酸检测、个人防护等保障工作,所有会议落实测量体温工作,并配备口罩、手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定期对会议室进行消毒通风, 做好工作组专用车辆防护消杀,及时储备疫情防控物资。(责任部门:后勤保障处)
(十一)做好舆情监测处置
1.加强舆情监测、分析研判,保持政治敏锐,线下处理问题,线上主动应对,杜绝因工作不到位、反应不及时导致小事拖大,重大信息要按照程序及时报告。
2.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要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接受学生诉求并处理回复。
(责任部门:宣传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各单位、各部(处室))
四、相关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教育工委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形势的的严峻性和长期性,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防控措施要实实在在、精准到位,工作落实要细而又细、落地见效。
(二)夯实工作责任。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书记、院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和稳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细化本单位工作方案,夯实工作责任,狠抓常态化疫情防各项工作落实。要加强对单位师生员工的教育引导,及时准确掌握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及时报送疫情防控摸排信息,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严肃工作纪律。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对学校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作为,全校师生要以高度主人翁责任感自觉遵守学校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工作人员要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值班值守,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依纪依规,严肃追责。